在現今社會手機幾乎已成為大家的生活必需品,除了一般撥接電話發送訊息的功能,我們更使用手機app讓自己的生活更便利,連求職也可以透過手機app搜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職位,以下為大家介紹並比較這些軟體的優缺點。說到求職與人脈建立軟體,第一個最具知名的大概就是「領英LinkedIn」了。
"<br

根據網路資料整理,我們可以得知LinkedIn創始的理念,便是要為已經在職場的專業人士,建立一個專屬的社群平臺,在職場專業社群基礎之上,達到商業化的目標,這就是俗稱的「人脈網」。LinkedIn有明確的市場定位,而上面的用戶相較於Facebook有一大優勢,那就是「真實度高,重複性低」,會使用的幾乎都是有心從事商務的專業人士。由於網路上個人資料的真實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LinkedIn利用聯繫網間的互動來推敲真實的資料的可信度。在網站上填的所有資料都是對所有人開放的,包括職業、職稱、履歷表等各方面,如果刻意用假名的LinkedIn帳戶偽造非真實的履歷,這樣一來,當這不存在的人試著加入其他人的人脈圈時,由於其他人都不認識,也不承認工作經驗,自然會拒絕他的加入,因此產生一定程度的可信度,而搜尋或是查看他人的主頁也會透過提醒通知讓主頁的用戶知道,這和一般社群軟體保護個人隱私的功能略為不同。
"<br

LinkedIn用戶除了一般職業人士和求職者外,許多公司在LinkedIn上也會提供資訊,若有職缺也會釋放於LinkedIn上,而LinkedIn也會根據一般用戶的專業屬性以及資歷來提供適合的職缺推薦。在LinkedIn上也有許多所謂「獵人頭」的挖角人,藉由觀看履歷以及人脈網評定能力勝任與否。關於付費機制成為會員則是 LinkedIn的秘密武器之一,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更直接的方式能連絡到他人(通常可能是某公司的人資部或老闆,直接毛遂自薦,這樣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p

同樣作為商務社交的平台,「找到」今年在大陸發布後便迅速竄紅,註冊用戶甚至已經突破了600萬人。相較於上述提及的領英,找到除了具備求職與拓展人脈的功能,它所擁有的資源更加豐富,例如用戶能發布採購訊息或透過平台找到供應商,求職人在找到平台上所搜索到企業資訊也不僅僅是工商或融資信息,更包括了新聞、輿情、主要客戶、招聘信息等等,若是對該公司感到興趣,更能直接找到負責人,並向他發送私人訊息甚至通話等,大副度提升了求職用戶的方便性與效率。

另外,還有個相當有趣的提倡點「在六度人脈裡」找到有價值的人脈,所謂的六度人脈是源於著名資深公關培訓家維文的書籍《六度人脈》,主要講的是任何兩個人建立一種關係,最多只需要六個人。而找到這個社交軟體就充分運用了這意的道理,首先用戶透過編輯自己的資訊與好友、同事甚至同鄉建立起基本的一度人脈圈,通過這樣的一度人脈,用戶點擊好友資料,了解好友的人脈圈,進而實現人賣二度裂變,延伸人脈圈的邊界,最後擴充出高價值人脈。以下將舉一個簡單的應用例子:當用戶想進入一家新的企業時,透過app的介面與好友鏈結,發現好友的好友又或是其他相關人脈是同家企業的員工時,即可與該用戶發送訊息並相互認識,對該企業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等。

以上提及的領英LinkedIn與找到,分別為美國與中國的兩家熱門求職暨拓展人脈的網站,反觀台灣,我們也擁有熱門的求職網站如104人力網或1111人力銀行,但104和1111都較為單純,主要業務都為招聘與求職,沒有用戶與用戶間的鏈結或人脈擴張等功能。但或許,單純未必是件壞事,許多公司目前依舊喜歡傳統的履歷求職方式,且人脈建立也是需要有足夠的用戶和企業去支撐才能有效地發揮此項功能,就目前台灣的市場來說,台灣的LinkedIn尚未發達,無法真的透過它找到許多工作機會,介面也稍微繁瑣不容易操作,而中國的找到目前更是只限擁有大陸手機號的人能註冊帳戶。